根据陈少安的大概统计,至少也有十多万关东军精锐部队,被消灭在华中战场上。
更不要说华北战场,津浦路一线,新四军还有八路军发动的大规模反攻,也让华北派遣军不得不从关东军这边抽调部队。
原本百万雄师的关东军,现在恐怕也只有六七十万正规军了。
而这六七十万正规军,分布的区域也相当广阔,尤其是他们还需要提防着北面的那个强大帝国。
真正能够用于和抗联作战的兵力,就算是加上伪军,恐怕也只有六十多万人。
而抗联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武器弹药生产能力非常薄弱,不能和小鬼子打拉锯战,必须速战速决,一锤定音,快速地扩大控制区域,然后将控制区域内的战争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再进行下一步反攻。
“好,陈代表和你们所说的,情报共享互联,你们这边准备的如何了?”
陈少安询问道。
往后支援抗联和关东军作战,陈少安提供的并不只是武器装备和弹药这些物资,同时还需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情报。
这些情报,有的时候是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的,例如日军的兵力部署,仓库位置,运输路线,运输部队的出发和抵达时间等等。
这些情报都相当有利于抗联对日军的围剿部队发动反攻和偷袭。
“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特地抽调了十部电台,组成的通讯小组,分布在多个联络站点。
如果陈代表那边获取了什么情报,我们这边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得到。”
杨将军这样说道。
他们并不敢直接向总指挥部这边发送电报,因为那样很容易被日军的谍报部门捕捉到信号,然后通过三角定位法,定位到他们指挥部所在位置。
日军毕竟还有大量的空中部队,可以在空中对他们展开持续不断地轰击,到时候若是指挥部遭遇到威胁就不太妙了。
所以这些电报,往往会通过几道程序,反复加密之后,才会送到这边来。
“那就好。”
陈少安点点头,这套情报系统若是可以完全运转起来的话,他相信接下来小鬼子的围剿作战,无法对抗联产生太大的威胁。
“对了,您之前在电报里面提到过的,想要参加一下我们的军工厂?”
金书才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小声提醒道。
“对,我看看你们的军工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