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
这是百十号秀才的共同心声。
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在大明朝你就是卷不过别人,即便你优秀。
陕西,山西。
照样出人才。
可是就是难出举人,更何况是进士了。
大明朝此时开海扩疆。
说白了。
对于士人也是有好处的。
蛋糕大了。
谁都能分一杯羹。
可是盘子不变,你们混好一点的能,开个私塾,教个书,混不好的就是写个对联,写封家信填补家用,寒酸之极。
而在万历十年四月,朝廷第一次张贴告示与山西,陕西首府,参与的秀才们非常多。
他们经历了另外一番考试之后,才能真正的进入到名单来。
既然想要开拓海外殖民地。
那么朱翊钧也算是做足了准备。
选调官制度出现了。
这跟选奉官还不同。
是要靠着自己在海外领土的政绩,才能进入选调官,通俗易懂,朝廷会选择优秀者,返回大明,担任大明的正官。
四品以下的海外官,被选到之后,返回本土是要降一级留用。
四品以上的官员,每个海外殖民地说白了,不包含总督之外,也就四个人,分别是布政参议……也就是总督行政副手。
按察佥事,总督府掌刑法一事。
都指挥同知掌卫所兵卒。
市舶提举,管理海港诸多事宜。
这四个职务的人被选调之后,回到大明朝,原级别安排,并且是重用的。
朱翊钧清楚的明白,儒家思想对于大明朝影响太深了。
读书人,能考中秀才的,都是人才。
这一点是不用质疑的。
因为读书,知事,就知道一些紧急的事情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