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小说网

114小说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这才是封建!(第4页)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这才是封建!(第4页)

“咱们事事都去求陛下帮忙,不显得咱们户部的人,只吃俸禄不干活,都是群酒囊饭袋?”

“这样,这件事交给我,我去趟苏州府,去嘉定、去常熟、去吴江,看看这些州县官员的具体难处,而后再做定夺。”

“我要是做不成,咱们再去请陛下。”

侯于赵大包大揽,把这件事给揽到了自己身上,决定亲自前往州县询问困境,而不是坐在黄浦江行宫六部衙门里,一拍脑门的去做决策。

这些州县令长,也不全都是反贼,相反,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

“行。”张学颜斟酌了一番,点头答应了下来,把这件事完全交给了侯于赵。

侯于赵一走,张学颜往软篾藤椅上一躺,露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笑容,他不是在向下摊派责任,他这个岁数,该退了,年纪大了精力不济,而且越来越不相信其他人,这种状态,已经进入了克终之难。

克终之难,可不是只有皇帝君王要遭的劫难,死亡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每个人都会死,每个人的体力都会下降,每个人都对自己身体的掌控越来越差,疑心病会越来越重。

克终之难,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上到王侯将相,下到走卒贩夫。

经过了这次六府一条鞭法的推行,侯于赵顺利做成,张学颜就打算提议侯于赵入阁,他本来就是西书房行走,多次被陛下召见。

至于侯于赵喜欢立场先行,张学颜认为没有问题,有的时候,立场错了,做的越多越错。

侯于赵亲自去了苏州府,他去了足足半个月,才回到了黄浦江行宫,而后一本奏疏呈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收到了奏疏,立刻召见了侯于赵和张学颜觐见。

“二位司徒坐坐,李大伴,看好茶。”朱翊钧满脸笑容,拿着手中的奏疏,笑着说道:“侯爱卿不愧是干臣,雷厉风行!”

朱翊钧先是赞赏了侯于赵做事的风格,他当天说要去,下午就出发了,到了苏州府遍访州县衙门,甚至还深入了乡野之间,深入了解了问题,还给出了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次州县令长们拿出了拖字诀,拖延朝廷政令,这是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州县令长们有自己的难处,而问题出在了州县府衙的书吏,被乡贤缙绅把持,并且这些书吏本身,就是顾宪成口中的乡官,他们本身就是地方的乡贤缙绅。

侯于赵在走访的这半个月,找到了关键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州县令长无人可用的窘迫事实,他们带的那几个师爷,根本不顶用。

侯于赵给出的办法是:京营、水师军兵退役将官、庶弁将转任地方,尤其是衙役三班的头儿,都要由这些退役军兵来担任,扩大退役转岗的范围和规模。

侯于赵面色凝重的说道:“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州县令长手下书吏,都是乡贤缙绅的人,甚至本身就是乡贤缙绅,等于说,既没有米,也没有巧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州县令长无人可用,无米下锅,百般为难,可是呢,奏闻府里、三司、巡抚,朝廷,反而会被骂一顿。”

“做不到能怎么办呢?就只有做假账了。”

“我去苏州府,发现有好几个地方的还田,都是敷衍了事,还田了,但这些田,其实还是通过长租,在这些乡贤缙绅的手里,朝廷减田赋,倒是真的减了,可都减到了这些乡贤缙绅的田土之上。”

“退役军兵、庶弁将,都是读过书,识过字,甚至大部分都读过算学,六册一帐也能做的明白。”

侯于赵到了地方,最开始和这些州县令长沟通,这些州县令长也是三缄其口,只是大倒苦水,但就是不说问题的根结所在。

因为这些州县令长已经吃过很多这样的亏了,告诉上级也没人去解决。

侯于赵见过太多这样的官员了,早就有了应对手段,三五句话,就把这些州县令长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的话套了出来,最终制定了这个退役军兵转地方。

“臣也想过匠人转岗,但地方衙门没有多少官厂,去年才准了地方自己筹建官厂,别说可以转岗的匠人了,官厂的匠人都不够用,看来看去,就只有军兵可用了。”侯于赵说着自己为何想到了军兵。

军兵、庶弁将退役会发一笔钱,这笔钱从三十五银到一百五十银不等,主要是看年限。

但侯于赵了解的情况,这些当了五六年、甚至十几年军兵和庶弁将的退役军兵,和社会脱节严重,一辈子都在苦练杀人技,可是杀人技在社会上几乎毫无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