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朱元璋心神一动,终于领悟到了乖孙的真正意图。
“羊迁徒起来很费劲,再说了,纺织机安排在哪处边境地区是咱说了算,他们总不能像以前一样,把羊群赶出几百里地去,这样一来,蒙古的百姓就算是在边境扎下根了!”
朱雄英见老朱上道了,不停地点头附和。
对。
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游牧民族为什么要赶着牛羊马匹在草原雪原上来回跑,是因为他们天生喜欢自由吗?
不。
那是当地统治者们,根本不想着建设他们的家园,不想着长治久安,不想着改善放牧的环境,如何能够持续发展,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只想着抢天抢地抢财富,以掠夺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而不是汉人朝廷,集结朝廷与民间的力量,遇山移山,遇水治水,把不宜居的环境,逐渐改造成肥沃的田地,用来让百姓安居乐业。
蒙古百姓在数百年以前,有许多是有过安居乐业的经历了,但他们这一代,显然是忘记了。
不过没关系,朱雄英认为让他们体验几年好日子,他们会回想起来,以前是如何当汉人百姓的。
“好啊!好啊!”
朱雄英想的是如何通过改善民生,来达到再一次的民族大融合。
而朱元璋则多想了一层。
“只要让百姓们扎了根,那些抢不了大明百姓的蒙古骑兵,也会在附近扎根,等他们扎几年根,咱们想打他们的时候,就不会深入数千里的草原和雪原,漫无目的地追着他们跑了!”
如此一来,战马除了撤兵时跑得快一些,也没有什么优势了。
朱标更是高深一笑,出了个主意。
“父皇,在让他们用羊毛易物的时候,记得告诉他们,我们大明对他们的战马根本不感兴趣,并且要把战马,甚至是其他马匹的价格压低。”
“压低?”
朱元璋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马匹价格压低,但羊毛价格提升。
不论是民间还是贵族老爷们,为了获得大明更多的粮食与衣物还有器具,绝对是自下而上的养羊还不是养马。
“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咱还得教他们如何轮休放牧。”
不然总是扎根一处,把地皮吃秃了,那块土就废了,也不知道多少年才能缓过劲儿来。
朱元璋小时候放过牛,在这一点上是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