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们散去,崇祯翻起了奏本。
这些奏本乃京师内阁转呈而来,全是政务上的事,已经由内阁进行过票拟。
而军事方面奏本,除了宣蒙、蓟辽需由京师内阁通过流程转呈外,其余诸地均一式两份,一份送京城,一份直抵御前。
内廷、锦衣卫的,则全部直呈天子。
一一翻开,崇祯喜忧参半。
再过一个月就过年了,喜的是钱多,忧的是灾多。
今年夏税早已入库完毕,南方秋税尚未全部完善,不过相应数据已经基本理清。
这回由户部外派各省官员亲自督办,较之往年地方官呈报,其真实度要高得多,也能较为清晰地反映出各地实际状况。
从账面数据看,今年总体国库收入1200余万两,比去年减少约四成,然崇祯却很是开心。
去岁的400余万三饷没了,各级加派也没了,陕西、河南等省份还免税,能有一千多万收入,完全属于明降暗升。
最大的增长点是商业税,达到近400万,田税正税减少是必然,然总体反而增加,上面列着约占六成,乃历年欠税补缴。
如今近400万商业税、600万田税、200余万盐税、矿税、关税、交易税等各项税收,形成了崇祯八年的国库总体收入。
田赋占据国库七成以上的历史,已经初步出现逆转。
今年田税方面实行新税制永不加赋,商业税、关税、矿税等属于新开或予以规范的税种,都尚未执行得太彻底。
土地会逐步分下去,明年士绅一体纳粮,盐课也会归入普通商业序列,开海产生的效应,明年也能体现出来。
历史上康麻子靠压榨百姓,在他儿子没有实行新税政,且人口比大明少出四成的情况下,岁入都可迅速达到3000万两。
除开三藩之乱那几年外,一直持续增长,最高年份达到4600万,他不相信会比康麻子差。
大明税政已经初具规模,崇祯判断,明年达到3000万岁入,压力并不大。
高时明、王德化递来的奏本,也让他龙颜大悦。
藩王们四成“纳捐”,预计将高达4000万两以上,这还仅仅是现银!
崇祯最初让他们所有固定资产,都要折算成白银缴纳四成。
但通过初步统计,倘若如此,藩王们根本没有那么多现银来支付,也就是说主要家产都集中在了田产、府邸及众多商铺上面。
最后崇祯仁慈了一下,考虑到出海买船与招兵招人也要钱,便按松江府最低田产价,让藩王们用土地、商铺、府邸价值抵消一部分纳捐银。
本身这帮人走了以后,固定资产都是朝廷的,想想还是留一线,否则不利于开拓海外战略方针。
按现在这个数据看,不到30个大宗藩及镇国将军以上等级,身家超过了二亿两!
这还是田产按最低价折算,宗藩真的太富了,沉重的包袱终于甩掉,还留下了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