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府之声名,不容尔等一朝毁之!”
徐氏子弟齐声拜服:“谨遵老祖教诲。”
安排好一切,徐闻定下归朝之日。
这日,东都港口风平浪静,大明舟师列于港湾之外,百艘战舰列阵如林,旌旗招展。
将士列队于码头,文吏送行于阶前,一片肃然。
旗舰甲板上,徐闻身着玄色朝服,朝着众人挥手。
文武官员齐拜:“恭送王爷,回朝顺安!”
徐闻挥手,不带留恋,登上中舰。
海风吹起他袖袍,发须微动,他却神情自若,只目视前方。
当年渡海来,是带着决心与兵锋;
今日归去,是带着胜利与托付。
。。。。。。。
大明京师。
紫气东来,万民齐望西郊官道。
这一日,是越王徐闻凯旋归朝之日。
大明百年,名将辈出,而像越王这样以八旬之龄亲率舟师、征服海外,数月间荡平列岛,设九府三十六县,教化安民,重建制度,然后整军而归者,古今罕见。
消息传回朝廷,举朝震动,文武百官齐集朝门,迎接这位“定东瀛、平扶桑”的大明干城。
越王回朝前十日,京中已张灯结彩,太常寺敕令于皇城九门外设“凯旋仪台”,大理寺派人清查沿路百姓,唯恐人潮过大出事。
可即便如此,到了正日,长安街两侧,数十万百姓早已从四方聚来,人潮如海。
孩童爬上屋脊,老者登高持镜远观,商贩挑着食盒在街边叫卖,人们嘴里不停说着:
“听说越王爷亲征扶桑,立下九府三十六县,东瀛人如今读《论语》、穿汉衣了!”
“八十多岁还能带兵打仗,这是真神人啊!”
京城百姓对越王不只是敬,更是感恩。
他们知道,这一战,代表的不是一次胜利,而是大明真正地将海外化为“吾土”,天下无敌!
正午时分,遥遥望见金吾卫奔马开道,旌旗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