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先负责这些职责的官员们,都是铁青着脸,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因为无论是曹国公李景隆,还是这些被剥夺爵位的勋贵二代,他们都惹不起。
~
“都税司的人何在?”李景隆又道。
一名五品官员,缓缓出列,“下官冯文远,见过公爷!”
“都税司原本归应天府,现在调到本公手下,你在任上有三年了?”李景隆问。
“属下任职两年七个月!”冯文远悄悄换了个更亲近的尊称。
“嗯!”李景隆点头,“原本的收税怎么定的?”
“原本应天府的税收,大致就是城门税!”
冯文远开口道,“进城的收出城的无,在通济门,正阳门两处设置税所。进城的货物,三十税一。。。。”
李景隆默默听着,心中暗道,“这税率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另外就是水门关的税!”
冯文远又道,“应天府有运河,长江两处水关,收取商船的税率也是三十税一。。。”
“另外还有铺税!”
他继续说道,“城中商铺,根据商铺大小,每月缴纳税银二至五两!”
“这也是不靠谱的事!”
李景隆心中冷笑,京城之中繁华所在的大商铺,都是有权有势人家的,谁敢去收税?
那些小铺子,一个月起早贪黑才能挣几个钱?你去收税,那不是等着人家皇宫门口叩阙告你去吗?
“哎!”
他心中再次暗叹。
老朱同志,让他带兵打仗,他是不亚于唐太宗的行家里手。
让他使用帝王手段,权谋争斗,他绝对可以比肩汉高祖刘邦。
可说到这治国上。。。。
他老人家大概就不行了。
当然这也跟他的出身眼界有关,他就认为只要天下百姓有饭吃就好,至于做买卖什么的经济之道,朝廷也不要多干涉。
但是他忽略了一件事。
你不收税,少收税。。。。最后得了便宜的是老百姓吗?
税收乃是治国之道,你这边不收,可是天下各处州府,私下摊派给百姓的苛捐杂税还少吗?
有明一朝,税收制度的混乱贯穿了三百年的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