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小说网

114小说网>我在年代文里做纸扎 > 第2616章 第一封电子邮件(第3页)

第2616章 第一封电子邮件(第3页)

等徐启年走了没一会,海英也起来了,吃过饭,也去上班了。

“我去研究所,把悦悦叫起来吧!”

等八点徐婉晴起来,看客厅只有李弘文,也知道什么情况。

“让她再睡会吧,你把车开走,我等她起来了,我们俩坐公交回去就好了。”

“行吧,那等晚上你就不用来接我了,我自己开车回去就行。”

徐婉晴吃完就走了,李弘文就坐在客厅里看起了报纸。

“9月14日,华德科学家在京城联合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该邮件在20日成功发送到了德意志。

邮件的内容只有一句话,越过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落款是13个字,这是第1封华夏用国际科技网络发送的电子邮件。”

看到这个消息,李弘文顿时坐的端正起来。

虽然说这两年,他对于科技方面是有着比较大的关注的,可是对于华夏对于内地的互联网,他还真没怎么了解过。

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外面,比如让迈克收购大量的科技公司的股份。

这个事情他在前世的时候也不知道,第1封电子邮件到底是什么时候发出的,发的什么内容他都没有关注过。

要不是今天看报纸,正好看到了这个记载,他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个事情。

报道当中写了有这个想法是起源于1985年,是华夏机械电子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王云峰冒出来的一个想法,建立国际互联网信道。

有这个想法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华夏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经过多年钻研形成了一项科研成果研究,人员按照以往惯例,将科研成果写成论文预印件,分寄给全球几大学术认定机构和权威学术杂志。

巧的是以色列在十几天后也形成了同样的科研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论文后发却先至,最终这项成果被认定归于以色列所有,华夏方面的科研人员吃了个哑巴亏。

王云峰等学者则由此意识到了互联网的意义,由华夏科学院机电部等几个单位纷纷开始筹措建设互联网。

正好王云峰深知这个事情凭借自己是办不成的,他需要一个合作者,一个领路人,就想起了之前结识的一位德意志的学者,维纳措恩。

只是这个项目没有官方背景,又没有民间的赞助,就遇上了大问题,没有经费,而王云峰和措恩只能从其他的科研项目中挪用一点出来维持运转。

后来还是维纳措恩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了当时的德意志巴登费腾堡州州长,用自己的诚意打动了对方,由对方提供了一笔特批捐款15万马克。

而于今年的夏天,维纳措恩将大家的研究小组都搬到了京城。

9月14号那一天,在看着王云峰将电子邮件在键盘上敲出来之后,两端的技术人员都翘首以盼,结果邮件却迟迟发送不出去。

几经排查,发现在一个小协议当中存在一处微小的程序漏洞,导致了邮件的发送被延迟,而两国信号间的传输不稳定,又加剧了这个漏洞。

为了修改这一处小程序漏洞研究重新编写了一个程序,7天以后也就是9月20号才将邮件传递到了德意志。

“自己这些年的注意力有些太过于放在外面了,或许应该加大对于华夏境内的一些公司的投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