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小说网

114小说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万历维新的一切,都是田里长出来的(第2页)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万历维新的一切,都是田里长出来的(第2页)

游守礼叹了口气,轻轻摇头说道:“先生特意交代过的,不行。”

“高宗伯,您现在已经是朝中大臣了,有些话,我一个家奴,本不该讲,高宗伯,该放下就放下吧。”

师徒早已经在万历二年缘尽,只是高启愚自己放不下罢了,他已经不需要依靠张居正这棵大树遮风挡雨了,高启愚自己就是可以为别人遮阴的大树了。

高启愚沉默了下,他的神情有点失控,笑了笑,嘴角略微抽动了下,摆了摆手,一句话不说离开了通和宫门前,只不过身形还是有些萧索。

别人不是他,这不是他惺惺作态,嘉靖四十四年他金榜提名,但他只是一个三甲第172名进士,这代表着,他这辈子就这样了,最高四品知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明三甲同进士出身,晋升路线十分明确,知县、州同知、知州、府同知、知府。

大明有两千多个县,六百多个州、一百七十二府,考的越差,去的县就越差,需要慢慢同级多次内迁,才能爬到知府,要爬一辈子。

正四品知府,几乎已经是高启愚的上限了。

高启愚第一次没考中,看着申时行状元郎游京;第二次三甲进士,根本没有意气风发,四处求告,希望拜个座师,找个贵人,改天换命。

那时候,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家门之前,都是门庭若市,从来不缺少投效的士子。

高启愚一个三甲进士投靠无门,接连寻了几个座师,都没人提携,最后试着投了拜帖,没想到自己居然被张居正招到了门下,而后进了翰林院做了翰林,三年后被授翰林院编修。

这已经是二甲进士前列名次的待遇了,他完成了逆天改命。

后来仕途顺风顺水,平步青云,在他最得意的时候,被先生赶出了师门。

每个人都有自己解不开的心结,显然二十年后的今天,张居正依旧没有原谅他的想法。

放下?

高启愚驻足在黄瓦红墙之下,回头了看一眼御书房的方向,才大踏步的向前走去,他一定要证明,当初先生没有看错人。

宜城侯府离通和宫很近,就在大将军府的旁边,离通和宫也就五分钟的路。

申时行到的时候,张居正也没有,站在朴树下,查看着土豆的收获,笑容满面的说道:“汝默来了?”

“见过先生。”申时行赶忙拱手见礼。

“你我不必多礼。”张居正完全一点也没有士大夫的架子,将锄头放在了地上,拿着一颗半个拳头大小的土豆说道:“这是徐贞明最新弄出来的宁丰四号,晚熟土豆种。”

“就是大宁卫培育的适合辽东种植的土豆。”

“一亩地种3500株,一亩地每年能产3000斤,折干重也有600斤了,这就是五石干粮,如果用上水肥、精绝盐,一亩地,能打4000多斤,多的能打到6000斤,也就是亩产七石到十石的干粮。”

“不得了,不得了啊。”

张居正攥着手里的土豆,笑不拢口,他看着申时行继续说道:“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事,就是收了几个学生,徐贞明一个,你一个,熊廷弼一个,高启愚也算一个,都很有出息。”

“汝默,朝中的政令,王老倌搞的官厂,其实都不那么重要,万历维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农一字,有粮才有一切。”

其他的都是虚的,没有粮什么都没有,有粮什么都有。

官厂很重要,可官厂几十万的匠人,他们不事农桑,他们也要吃喝拉撒,他们吃的从哪里来?从农桑而来,这才是万历维新最根本的东西。

张居正放下了土豆,才说道:“万历维新的一切,都是田里长出来的,莫如是也。”

“你要搞官厂筛查,并无不可,陛下也是支持的,在官厂折腾的动静再大,其实也就那样,再乱还能乱成什么样?可是一旦从匠人到农户,那就是彻底失控了。”

申时行欲言又止,仔细想了想才低声说道:“要是先生在朝中,陛下一定会赞成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