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潜默然片刻,似乎在感慨着一些什么,然后缓缓的说道:『吾尝读史,有一事不明,愿先生教之……自孝武独尊儒术,迄今四百年,何以胡佛之教,反行于中土?彼教义理浅薄,多有愚蒙之言,何以能动华夏之民心?』
『胡佛?』崔琰有些没反应过来。
不是说缓行么?
跟佛又有什么关系?
关中……
不是五方上帝教么?这不是道系的,而是佛系的?
崔琰一时之间有些思维混乱起来。
他并不知道,斐潜的感慨,并非是针对于崔琰个人,而是对于历史。
百姓愚昧么?
确实。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在历史长河当中,百姓如河内的鱼,奋勇一生,为得就是在上游去产卵,然后鱼卵顺流而下,变成小鱼之后又是再继续父母的道路。
有熊年年立于河中,岁岁饱餐,可是鱼群之中绝大多数鱼,都不会管落入熊嘴里面的鱼是如何的苦痛。
唯有极少数的鱼,试图脱离河流的束缚,跃出水面观察四周。
崔琰是其中一条。
孔子也是。
斐潜则是另外一条。
若是历史真的按照孔子所规划出来的路线,指引的方向去走,华夏会很精彩,很强大,很辉煌的……
孔子说,『有教无类。』
他们表面上都说好,说遵从孔圣人的教诲,然后『有类方教』。
儒教,被汉武帝捧上去了,也就和下面的脱离了,高高在上,飘在云端,却忘记了孔子当年是坐在树下,走在乡野之中,传授知识道理。
脱离出来的间隙,原本应该是本土教派,道教的生存空间。
但是道教么……
也想要『上进』啊!
道教觉得儒教待着的那块云彩,原本是属于道教的啊……
两家在上面争,下面光明照耀不到的地方,自然就有黑色或是灰色来填补。
于是乎,才有了佛教兴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佛教敏锐的察觉到了历史上儒教道教在中下层的空白,于是便渗透进来,填补了这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