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百姓能够吃饱穿暖,未来还能吃好喝好受教育,一地之隔的蒙古,就因为他们贵族老爷们想独霸统治权,不让平民百姓过上好日子。
那这些人能够乐意吗?
反正在朱元璋的认知里,别人乐不乐意他不知道,当年他就是因为不乐意,才会有了如今的大明王朝。
朱标看向托着下巴思索对策的朱雄英。
“不如就按父皇说的去做?”
对于那些嗜杀成性,根本没把汉人当成人的蒙古贵族,朱标是打心底里,恨不得他们被揭竿而起的百姓杀死的。
至于那些反抗的百姓,要经历怎样惨痛的代价。
朱标也是爱莫能助。
【不行。】
想到法子的朱雄英,第一次以十分严厉的表情,对爷爷和爹爹的提议,予以反驳。
倒不是他想做大善人。
【爷爷,爹爹,先不提蒙古部落实行的是阶级制度,受尽压迫的百姓想要揭竿而起,也没有战斗力,如果大明掺和进去,会被人诟病,光说蒙古各部真的乱成一锅粥,到时候民间武力发展壮大,想要彻底收服那片地方和人们,就不是几年十年几之功,而是要花费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
想要互市的蒙古贵族,只是担心大明增加战马数量,顺带着消耗他们的,此消彼长,担心威胁他们的统治。
而本身战马稀少甚至用不怎么上,又需求大明粮食等器物的部落,自然与他们唱反调。
可如果大明在此时,掺和他们的内部争斗,他们必然会自上到下拧成一股绳。
甚至他们本土的文化传承,会让他们自上到下,全部化成以前掠夺边境的强盗,那就适得其反了。
【必须让百姓们自己认识到,不是大明不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是有人阻拦他们过上好日子,再等当地的百姓,不愿意再为蒙古贵族征战的时候,再由明军和他们的骑兵打这一仗,如此一来,十年内就能收服整个西北!】
不仅是西北地区。
互市的这些年,采用温和的手段,既能麻痹其他地区的统治者,还能让当地的百姓,深知大明的强大与繁荣。
再动手收复故有国土,连炮击城门都不需要,自然有人从城内打出来,与明军联手,还当地一片晴朗天空。
毕竟不论是蒙古贵族,还是瓦剌、鞑靼还是东北正在处于萌芽期的后金势力,他们对待百姓的手段都是残酷的镇压,是野蛮的。
而当野蛮认识到了文明的好处,又无法压制文明时,便只剩下被文明同化一条活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