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只要三州援兵赶来,拒城坚守,高楷纵有十万雄师,下官也有信心守御。”
“好!”袁文通朗声道,“文刺史好气魄!”
文志及提醒道:“大王,三州援兵未至,不可大意。”
袁文通从谏如流:“派人接应,让斥候探查,警惕伏兵。”
“大王英明!”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安州援兵顺利抵达,并未遭遇伏击。
袁文通哂笑:“高楷竟如此自大,任由我等增兵防守。”
文志及眉头紧锁:“不知这其中,是否有诈?”
袁文通冷哼:“高楷纵横天下,占据十一道,一百多个州,难免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恐怕,他谋划着,任由三州援兵来,聚集在黄冈城,再兴起大军,把我们一网打尽。”
文志及惊疑不定,这倒不无可能。
只是,他心中总有一丝疑影徘徊不去。
秦王高楷文武双全,又有一众贤才辅佐,怎是轻敌大意之人?
这其中,是否有诡计?
袁文通看他一眼,笑道:“文刺史何必杞人忧天?”
“你若不放心,便亲自去接应光州援兵。”
“下官遵令!”文志及连忙应下。
等他走后,袁文通摇了摇头,此人虽有才能,却太过谨小慎微。
想来,在这乡野之间,未能见识大世面,难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畏惧高楷如虎。
尚需磨练一番,再行重用。
不久后,正如他所料,文志及领着光州兵马,安然抵达,并无一人阻拦。
“奇也怪哉!”文志及百思不解,“龟背山中,竟无一个伏兵,任由我等来去。”
按他设想,高楷必在山中设伏,把三州援兵一一拦住。
却不料,一路安然无恙,如入无人之境。
袁文通笑道:“文刺史不必苦思冥想了,事实摆在眼前,何必疑神疑鬼?”
文志及惭愧道:“下官忧思过甚,让大王见笑了。”
袁文通摆了摆手:“面对高楷这等劲敌,多加防备必然无错。”
“只等沔州兵马赶来,黄冈城必然固若金汤。”
文志及颔首:“大王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