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朵兰开始好奇,这个掳走自己的镇北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听说过他的很多传说,有的说他冷酷无情,杀人如麻;有的说他爱民如子,为了北境的百姓不惜与朝廷对抗。她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柳林,可她能感觉到,柳林的心中,似乎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此时的柳林,正在暗中关注着慕容朵兰的动向。他知道,慕容朵兰虽然表面上平静下来,心中却依旧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也知道,北狄王那边,恐怕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他必须尽快让朝廷的使臣看到“战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王爷,朝廷的使臣还有一日就要到了。”周谋士走进柳林的书房,躬身禀报,“北狄王那边已经有了动静,他派了五千骑兵,正在朝着王府的方向赶来,看架势,是想强行夺回公主。”
柳林点了点头,说道:“很好,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你立刻去安排,让李谋士准备好战场,务必让使臣看到一场‘激烈’的战斗。另外,告诉暗卫统领,让他带着鬼族士兵暗中协助,确保北狄的骑兵不会真的冲进王府,也不能让使臣发现鬼族的存在。”
“是!属下遵命!”周谋士躬身应道,转身离去。
柳林走到窗边,看向北方。他知道,明天,将会是一场关键的“戏”。他不仅要骗过朝廷的使臣,还要让北狄王知道,他柳林,不是那么好惹的。而慕容朵兰,将会是这场“戏”中,最关键的一环。
第四段:使臣观“战”,北境棋局的关键一步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镇北王府外就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朝廷的使臣张御史,带着一行随从,如期抵达了北境。柳林亲自率领麾下将领,在王府外迎接。
张御史年约五十,身材消瘦,却精神矍铄。他穿着一身官服,眼神锐利,似乎能看透人心。他与柳林寒暄了几句,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柳王爷,本御史此次前来,是奉朝廷之命,探查北狄的动向。不知北狄如今的情况如何?是否真如王爷所言,有南下之意?”
柳林微微一笑,说道:“张御史一路辛苦,不如先到王府歇息片刻,待吃过早饭,本王再带您去前线看看。到时候,您自然会明白北狄的野心。”
张御史点了点头,说道:“也好,那本御史就叨扰王爷了。”
一行人走进王府,柳林为张御史准备了丰盛的早饭。饭桌上,柳林故意让士兵们表现出紧张的神色,还时不时地有将领进来禀报“北狄骑兵异动”的消息,营造出一种“战事一触即发”的氛围。
张御史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却充满了怀疑。他在边关任职多年,深知北狄的习性。若是北狄真的有南下之意,镇北王府内绝不会如此“平静”,至少也该有士兵整装待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口头上传报消息。
吃过早饭,柳林便带着张御史,乘坐马车前往前线。马车行驶了约半个时辰,便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喊杀声。张御史心中一紧,连忙掀开马车的帘子,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只见不远处的一片平原上,两支军队正在厮杀。一方是北狄的骑兵,他们穿着黑色的铠甲,手持弯刀,气势汹汹;另一方是柳林麾下的士兵,他们穿着红色的铠甲,手持长枪,奋力抵抗。战场上,旗帜飘扬,尘土飞扬,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还有士兵不断倒下,鲜血染红了地面。
“张御史,您看,这就是北狄的野心!”柳林指着战场,语气沉重地说道,“他们不顾两族的和平,贸然派兵前来,想要夺取北境的城池。若不是本王早有准备,恐怕北境早已陷入战乱之中。”
张御史皱了皱眉,仔细观察着战场。他发现,虽然战场上看似激烈,却没有大规模的伤亡,而且北狄的骑兵似乎只是在做做样子,并没有真的想要突破柳林军队的防线。他心中的怀疑更甚,却没有当场点破。
就在这时,北狄的骑兵突然朝着柳林和张御史的方向冲来。柳林麾下的将领连忙说道:“王爷,危险!我们快撤!”
柳林却摆了摆手,说道:“不必惊慌,本王早已安排好了。”
话音刚落,只见从战场两侧的山林中,冲出了一队精锐的士兵。他们个个身手矫健,很快就将北狄的骑兵包围起来。北狄的骑兵见状,不敢恋战,连忙撤军。
“张御史,您看到了吧?”柳林看着北狄骑兵撤退的方向,说道,“北狄虽然勇猛,却也畏惧本王的实力。只是他们贼心不死,恐怕还会再来。若是朝廷不尽快调拨粮草,支援北境,恐怕我们很难长期抵抗北狄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