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点头道:“所以祖父定下铁律:主动投降者,恩施仁政;打不过才投降的,一律斩!”
“仁义,不给墙头草;仁义,是给忠诚之人。”
黄定冷笑:“没错,我们不是来当和尚的,是来打服他们的,得先让他们——怕。”
帐中一阵沉默。
徐林起身,走到军帐门前,望着夜空下远处京都方向的微光。
“快了,”他说:“这些人再不跪下,我们就打到他们跪。”
于是明军在推进途中,凡遇反抗,便不留活口。
在野州某城,一支五百人守军拒不投降,拒不应降书,明军攻城只用两刻钟便破。
随后,将全军主将五十余人斩首示众,尸首悬于城门三日,百姓未受扰动一丝。
在山崎东侧,一座由浪人组成的山寨拒绝配合,私劫明军粮车,徐林亲自下令屠寨。
当夜火起,寨毁,六百余人尸体次日掩埋于河谷。
但与此同时,另一侧的小藩亀山藩,主将主动投降,开门迎军。
明军不仅未入屋扰民,还留下两百军士帮助分粮,医治伤病,并张榜公告其“知大势、顺天命”。
第二日,该城百姓自发在庙门立香,跪拜天朝圣军。
甚至有孩童高喊“天朝不杀人,大明是真天子!”
。。。。。
京都皇宫,内殿紫宸阁。
今晨,天色尚未放亮,整个御所却已灯火通明。
昨日夜里传来消息:明军十八万大军兵锋直指京都,仅余三日路程。
京都一片混乱。
负责守备的近卫军吓得夜里换岗三次,连烧饭的都跑了。
百官连夜请命,希望召开紧急御前会议,以定国策。
结果令人震惊的是,后花园天皇居然亲自来了。
这位一向深居简出的天皇穿着朝服,端坐在偏殿正座上,神色焦急,不时望向幕府主将席。
而堂上之主,依然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政。
这就是现状:大明兵临城下,堂堂天皇,却只能坐在将军下位,恭恭敬敬地说话。
“将军大人……”
天皇低声道,语气温和得像是在哀求:“明军如此势盛,不知……贵幕府有何对策?”
说完,他甚至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