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朱元璋看来这样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朱祁钰当时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岂有不立亲子而立侄子的道理?
即便是讲究血脉正统的朱元璋也挑不出朱祁钰的毛病来。
“经过精心谋划之后,朱祁钰先将朱见深废为沂王,随后又夺去太子之位。
另立自己的长子朱见济为太子。
而朱见深则被朱祁钰移居宫外,如无宣召不得擅自入宫。”
这话在皇帝中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毕竟在他们看来皇位更迭都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朱祁钰没有将朱祁镇、朱见深杀掉,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可惜的是朱祁钰时运不济,朱见济做太子的同年就因急病去世了。
朱祁钰只有这么一个独子,想要再立太子也没人可用。
随后的几年里尽管他用尽了办法,却也没有再诞出一个子嗣来。
反而是他的身体愈发羸弱,逐渐到了下不了床的程度。
朱祁镇瞅准机会,联合石亨、徐有贞等人。
在孙太后的授意下攻破南宫大门迎出了朱祁镇。
朱祁镇逼着朱祁钰禅位给他,朱祁钰当时病入膏肓无法反抗。
复辟之后朱祁镇将朱祁钰降回郕王。
原太子朱见深则被重新接回宫中立为太子。
也许是为了祛除晦气,朱祁镇给朱见深改名为了朱见濡。
不久朱祁钰病重去世,为了发泄心中怨气,朱祁镇给朱祁钰上了个恶谥戾。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郕戾王。”
这事尽管已经听过几次,朱元璋仍旧是按捺不住心中怒气。
不过想到今天的主角是朱见深而非朱祁镇,他又强行把怒气压了下来。
“太子之位虽然失而复得,但朱见深这些年的经历却不能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