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京辽道,分为京都到淮河段,淮河到黄河段,黄河到范阳段三段。”
“每一段双向施工,京淮段,以及范黄段都已施工完毕。”
按理说黄河到范阳,应该叫黄范段。
奈何这俩字谐音不好,害怕黄河泛滥,自然就变成了范黄段。
其中淮河到黄河路上最为难修。
“从南到北,最好走的其实还是大运河。”
秦风望着施工的地图,也不免感慨。
很显然。
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一直都是运输的主力。
船运的费用,比陆运可是要低太多倍!
故此大运河沿途设卡,收取过路费,也是朝廷的主要收入之一。
毕竟即便重重设卡,运费也要比路费便宜多了。
更不用说如今南北贸易繁忙,大运河上的行船越发的繁荣,甚至有些地方开始拥堵。
随着南北方的交际变得越来越多。
大运河迟早会运力不够。
甚至如今辽地与京都的运力大头,走的都是海运。
至于这条路,修好了则能当个替补。
“得想方设法,修一座贯穿南北的大桥。”
从京都到范阳这一段路,得过长江、淮河、黄河三条河!
到了河边,自然只能通过渡船过河。
这也就造就了运力繁忙。
而若是能修建一座贯穿两岸的大桥。
那么能在未来南北之间省去许多麻烦。
“未来若是铺设铁路,也少不了这大桥!”
“令工部、以及辽地工业大学,着手建造黄河大桥。”
黄河相比淮河以及长江,河道是最窄的,大约只需要修建四五里的铁桥即可。
若是到了淮河大桥,则需九到十里。
若是京都的长江大桥,怕是怎么也得去个十五六里!
如此长的大桥,对于辽地的基建工程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