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话题,那些“衮衮诸公”自然不能插嘴,不然这不恤君王,不顾社稷,不怜百姓的大帽子就得结结实实地扣头上。
按照道理来讲,那些下层官员等闲也不会出来撞这个霉头。
但奈何,朝堂之上,总有一心上进,不惜火中取栗者。
毕竟,陛下又不以言罪人,魏征那老匹夫到现在还活蹦乱跳的,而且人家现在不仅仅是侍中,还兼着司农寺卿的职务,堪称典范啊!
有了这位御史的打头,竟然还真又蹦出来几个低级言官,跟着“犯颜直谏”,摆出一副赤诚为公,不惜己身祸福的架势。
这一幕,看得李世民和一众大佬不由眉角微跳,还真有头这么铁的,早知道就不用安排这么多自己人了啊……
见到眼前这一幕,刚刚准备迈出腿的李义府,又悄悄把腿收了回来。既然事情成了,自己就没必要站出去凑这个热闹了。
果然,李世民也并未看他,而是看向那个依然梗着脖子,在那里跟他“犯颜直谏”的御史,神色不悦,挥袖道。
“吾与诸卿共治大唐,诸卿夙夜在公,或运筹帷幄以定鼎九州,或披坚执锐以廓清寰宇,或润色鸿业以典章文物。凡此种种,朕未尝一日忘怀。更何况,今之策,亦非以些许浮财酬诸公之功,而是国事艰难,聊以充实国库罢了,岂能容你在此胡言乱语……”
骗鬼呢!
充实国库,还需要限购?
还需要只限朝中大员和皇室购买?
“陛下,请三思!举国债以馈臣工,这是在损害朝廷的利益,挖掘李唐的根基——陛下体恤臣下之心天日可鉴,但此等举措,简直本末倒置,请恕臣愚钝,自古以来,闻所未闻……”
君臣争执不下,早朝不欢而散。
但国债的问题,也正式进入所有人的视野。
“以国债区分贵贱?”
郑家家主郑瑜忍不住眉头紧蹙,看向端坐一旁的崔家家主崔泓,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当今这位陛下,打压我等之心不死,这与之前修订《士族志》的操作又有何异?”
崔泓神色淡然地放下茶盏,看向自己这位知交老友。
郑瑜缓缓点头。
不错,当初高士廉主修《士族志》把五姓七望列为天下第一等,李氏皇族列为第四,就引起了这位陛下的强烈不满,令人韦挺、岑文本和令狐德棻等人重修《士族志》。
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
故而,磕磕绊绊,一直未有定稿,而今,虽然新修订的《士族志》尚未公布,但以他们的人脉,自然知道,那位陛下已经把自己的李姓皇室列为了天下第一,外戚第二,原本天下第一等的崔王郑卢等与朝中高官同列第一。
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么一说起来,这次的国债简直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想到这里,郑瑜脸色也不由逐渐严肃起来。
“依崔兄之意,如今我等该如何应对……”
崔泓脸色如此,淡淡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