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小说网

114小说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第3页)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第3页)

两汉交际时候,西域和中原断绝了联系,光武帝再建东汉,国力有限,没有重开西域都护府的打算,西域被匈奴统治,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可谓是人神共弃。

在西域诸国反复上奏请命的情况下,定远侯班超再通西域,经营三十年,给西域带来了安定和繁荣。

到了唐末,西域再次和中原断绝了联系,一直到南北两宋交际的时候,辽国的耶律大石跑到了西域建立了西辽,也获得了西域人的拥戴,并且耶律大石干的很不错,把西域经营的极好。

对于西域人而言,中原大皇帝派去的人是可信的,他们不太相信从其他方向来的人,这些统治者,只能带来动乱和杀戮。

西域这块地方,自古以来被四面八方的统治者征服过,北方的匈奴,南方的吐蕃,西方的波斯、帖木儿,这些统治者,一个比一个残暴,一个比一个抽象。

只有来自中原的统治者,会推广农业技术,会兴修水利,会调解西域诸多邦国之间的矛盾,结束征战。

班超当年留下的穿井、坎儿井技术,依旧庇护着所有的西域人。

而且和皇帝、士大夫想的完全不同,西域是个农耕区,而非游牧区,每年依靠雪山融水、地下水发展出绿洲耕地,农耕区域的百姓,自然更加趋向于农耕的中原王朝。

就是天山以北的放牧区域,当地人也会种点什么,而不是随水而栖,随时令迁徙,过的是定牧生活,他们对迁徙并不认可,当然,这世界上,也没人愿意当流浪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成梁营造铁门关和温泉关,就得到了当地人的支持和拥戴,因为李成梁干的事儿,似乎和班超没什么不同,垦荒、兴修水利、营造关隘防止入侵、调解各方矛盾,停止杀伐。

当然,绝不是说没有死硬分子,需要使用武力的时候,李成梁从不吝啬就是了。

柯延昌的意思是,重开西域,比朝廷预想的要简单一些,至少是有很强大的民意基础和历史惯性,百姓并不抵触汉人前来建立统治,有了这个前提,很多事情,做起来就简单多了。

温泉关营造之后,大明朝廷就可以再设西域都护府,而李成梁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西域大都护了,李成梁虽然这个年纪了,但还是很想建功立业,最起码把自家的爵位,再上走一走,升为国公。

朱翊钧和柯延昌、张居正、戚继光在北大营武英楼一起用过了午膳,朱翊钧抽空专门写了封圣旨到西域,让李成梁绝对不要放过这些马匪,居然敢在大明皇帝头上动土,那就留不得他们了。

农学博士,每一个都是宝,损失哪个,朱翊钧都不乐意。

在用过午膳之后,朱翊钧在北大营操阅军马,下午回到了通和宫御书房继续处理国事庶务,奏疏繁杂,一直处理到了晚膳的时候,才把一天的事情忙碌清楚。

“这篇文章有意思。”朱翊钧拿起了一本杂报,《民报》上刊登了一本杂报,《进士家考—富贵不过三代》。

这篇文章一共考究了自洪武年间到万历年间,可考证的共计2088位进士家族的传承情况,首先就是地理上分配极其不均衡,完全集中在了浙江和南衙,其次,就是这2088位进士家族,传一到七代者,分别是311个、1500个、209个、51个、12个、4个和1个。

大明进士家族将近86%传不到三代,传到三代就只有一成,传不到三代以上的概率为96%,这和武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明武勋包括世袭的千户百户,基本都有后人,《陕甘绥卫所选簿校注》记录的非常详细,几乎没有断绝。

进士家族,富贵不过三代。

这位笔正,对这些进士家族为何会衰败,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考证,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凡是能够考据的家族断绝原因,就只有一个,内斗,内斗引发的家族结构的腐朽和崩塌。

内斗非常的严重,妻妾争宠、姑嫂宅斗、兄弟阋墙、官府告发、诬陷栽赃、买凶杀人、买通狱卒狱中杀人、戴绿帽、休妻、侄儿将姑姑沉塘如此种种,各种手段花样繁多,比那些话本里,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精彩数倍。

笔正以苏州常熟徐氏进行了举例。

徐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万历九年病逝,享年六十三岁,徐栻刚刚离世没多久,常熟徐氏已经撑不住了。

徐栻有一儿一女,进士的女儿自然要嫁给进士的儿子,徐栻为女儿找了一门好亲事。

徐氏女嫁给了瞿汝稷,他的父亲是嘉靖二十三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官至礼部右侍郎的瞿景淳。

没成想,徐氏女刚刚进门没多久,老丈人瞿景淳就病逝了,当时按照守孝的礼法,瞿汝稷需要守孝三年,这三年,瞿汝稷也不能跟徐氏女同房。

徐氏女要受三年的活寡,她按耐不住自己的性子,跟丈夫的弟弟瞿汝夔看对眼了,二人眉来眼去,就滚到一张床上了。

这丈夫瞿汝稷得知此事,就暴跳如雷,写了封信《答徐司空书》,告知老丈人徐栻要休妻。

徐栻是官场人物,最看重面子,当然不肯让自己的女婿休妻,还许诺了一些好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