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小说网

114小说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五十章 因为过于成功,以至于人们忘记为何会开始(第2页)

第一千零五十章 因为过于成功,以至于人们忘记为何会开始(第2页)

高启愚和申时行互相看了一眼,都憋着笑,他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大臣,一般情况下,都能忍得住。

曾同亨在工部,他不在礼部,也不在内阁,他对这些根本一无所知,而且工部驰道、堪舆、地理绘测、探矿这些,都是极辛苦,极辛苦的事儿,进了这个大熔炉,就是块废铁,也能炼成真金了。

龙脉说,发端于唐宋禹贡学所代表的地理钻研,到了南宋朱熹的时候,龙脉这个学说,第一次被朱熹总结整理为了天下山川系统,到了元明就变成了佐证皇权天命。

比如洪武年间,就有了南龙止于南京,中龙止于凤阳,北龙止于西山的说法。

这是个很新很新的东西,比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要新的多,也是类似于天人感应的产物,算是对地理了解不多,一种朴素的认知。

这文章之所以让曾同亨暴怒,也是这个原因,等同于说工部钉死了大明龙脉,也就是钉死了大明国祚,更是钉死了老朱家的皇帝命,所有修驰道的全都是反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曾同亨不怒才怪。

“下面还有一篇。”高启愚又拿出了一本,传阅给了众人,才开口说道:“三千五百学子,结业文章都写成了这样,要多少有多少,诸位想看,尽管到礼部来拿。”

“申阁老之前在大学堂搞大审查,整肃学风学纪,现在在大学堂搞严出,礼部是赞同的,让万民瞧见了,还以为朝廷搞的大学堂,培养的都是这种货色,那这大学堂,也不用搞了。”

高启愚是丁亥学制的发起人,他可不想看着丁亥学制被这么玩废了,教育废了,什么都废了。

文明其实仔细剖开了看,其实就是传承,传承就是下一代的人,上一代的老人就像是日落,下一代的孩子就像是朝阳,教育就是培养,教育废了,什么都废了。

严出,是为了让大明变得更好,培养出一群蠢货,占据了大明朝统治阶级的位置,那大明能好才怪。

丁亥学制作为科举遴选人才的重要补充,不是蠢货镀金的地方。

曾同亨沉默了下来,其他人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朱翊钧坐在月台上,发现了好玩的事儿,那就是反对严出的,大多数都是需要大量牛马的用人单位,工部需要土木仙人,户部需要算力,刑部需要熟悉刑名律法的书吏。

这些衙门,崇信摔打,进来了当牛做马一段时间,什么乱七八糟的观念都纠正了,挺不过去的,基本就被淘汰了,所以这些衙门,理所当然的觉得,学校里学的东西,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人只要一干活,参与生产,就知道生产不易,就像陛下很关注农业生产,亲自种地。

而支持严出的,反而是礼部、阁臣、都察院这些看起来有点务虚的衙门,他们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再不管管,就是在给大明江山社稷埋雷,等到这个雷炸掉的时候,没人能逃得过。

明白了分歧的关键,那么解决分歧,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看法,那朕来说说朕的看法吧,严出还是很有必要的,就按申阁老的办法办吧。”朱翊钧看向了所有人,做出了决策。

其实已经达成了共识,从曾同亨一言不发开始,分歧其实就已经在慢慢消失。

正如高启愚所言,这样让人瞠目结舌惊掉下巴的文章,要多少有多少,这些蠢货带着这些脑子缺根弦的想法,到了用人单位,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人数少的时候,自然看不到危害,但蠢货一旦成为了多数,那政事败坏,就变成了必然。

任何形式的任何组织,都是这样,可以有蠢货,但不能多数都是蠢货。

“陛下圣明。”申时行带着群臣见礼,歌功颂德。

当廷议有了结果,当皇帝做出了决策,这条政令走出文华殿大门的时候,任何人支持反对政令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反贼,视为所有廷臣的敌人。

“臣年事已高,精力难以为继,臣恳请陛下准臣致仕依亲。”凌云翼见正事说完了,出班俯首说道。

凌云翼因为上一次科举舞弊案,其实一直在寻求一个致仕的机会,看着国朝逐渐稳定下来,尤其是官厂里因为文成公人情过重的弊病被消除,凌云翼终于打算退了。

“凌次辅可有新阁臣的人选推荐?”朱翊钧倒是没有阻拦,凌云翼已经上了两次致仕奏疏,朱翊钧也挽留了两次,凌云翼去意已决。

而且身体不会骗人,容不得一点谎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