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小说网

114小说网>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标已经毫无筹码(第2页)

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标已经毫无筹码(第2页)

现在的四百吨级日产能,在未来,还要衰减收缩。

不过,上至他,下至内阁,倒是并没有因为需求收缩,而担心。

当初极限式扩建炼钢厂时,他们就想到了这一点。

推动为期十年的乡村建设。

本质上,就是为了极限式建设炼钢厂。

短时间内,通过直接干预的手段,催生对钢铁的极限需求。

本质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充产能,把生产成本,在短时间内,迅速拉低。

只有生产成本,迅速拉低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钢铁制品。

进而迅速完成炼钢产业化。

这种方式,当然有些拔苗助长的味道。

但他知道,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而且,这也不是他乾纲独断做出的决定。

经济研究司同样支持这种产业化推动方式。

如果单纯依靠民间的正常需求,大型炼钢产业,绝不可能从洪武二十六年开始。

用了短短五年时间。

从最初的年产量一千吨,膨胀增加到现在的年产量三十万吨。

一个新兴产业,从萌发到形成产业化。

经济研究司研究认为,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慢慢培育需求和市场。

另一条路,就是用权力的方式,人为创造需求和市场。

前者,随着需求增加,市场扩大,产能扩充,产业链成本降低,最终工业品价格处于合理水平。

缺点十分明显,速度很慢。

后者,人为创造需求……

优点就是速度快,能在极短时间,让燕华政权以及百姓,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新产品。

燕华可以借此,增强军队战斗力,国力。

而百姓,可以借此,改善生活。

为何,短短五六年时间,燕华几乎家家都有两三辆自行车?

就是得益于,过去五六年时间内。

在燕华官方,人为创造需求的过程中,炼钢产能膨胀式增加,导致炼钢成本迅速下降。

朱棣见朱元璋微微皱眉。

明白朱元璋为何如此,笑着解释:“父皇,即便极限产能达到一千吨,这座钢炉的年产能,也只有十万吨左右。”

众人顿时皱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