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继续似有追忆的严肃道:“太祖高皇帝也确实听了孝慈高皇后的话,但他却只听了一半。”
“他并没有批给其他人,而是瞒着他家妹子,自己修建了这‘应天工业产区’。”
“你们所看到的‘应天娱乐产业一条街’,其实只是当年的‘应天工业产区’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位于秦淮河西岸的‘应天工业产区一条街’!”
“我这老哥哥,为了把‘皇帝靠开青楼发家’的名声,扭转为‘皇帝搞工业生产发家’的好名声,就照着我的‘大同县工业产区’,搞了这‘应天工业产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以为他在我‘大同县工业产区’参观了一趟,并大致了解了‘流水线作业法’,就能超越,甚至取代我的‘大同县工业产区’!”
“可他却不知道,我的‘大同县工业’产区,之所以可以立足于边贸,除了作业方法的改进之外,还有生产工艺的提高,以及营销方法的创新。”
“最后的结果就是,因为他的自以为是,不仅让自己亏得血本无归,还让搬迁进去的作坊,亏得想跳秦淮河自尽。”
“要不是当年的一个户部小官,力挽狂澜,他连回本的机会都没有。”
林昊话音一落,朱允炆等人就似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李景隆就眼前一亮道:“那个户部小官力挽狂澜的方法,就是让已经无人问津的‘应天工业产区一条街’,变成‘应天娱乐产业一条街’?”
林昊淡笑着摇头道:“你这说法并不全面,应该是让包括秦淮河西岸的‘应天工业产区一条街’,和斗门桥等地的新建厂坊,全部变成了‘应天娱乐产区’!”
“说起应天府的娱乐产业,你们就知道最具有代表性的,位于秦淮河西岸的‘应天娱乐产业一条街’!”
“可这条街只有十二家各有特色的青楼啊!”
“还有四座,分别位于人流庞多的斗门桥,以及热闹非凡的南市!”
“这十六座,曾经由京城富商‘郭老爷’主持奠基修建的新型厂坊,就是现在青史留名的‘应天十六楼’,也叫做‘南京十六楼’!”
“就这样,当年的‘郭老爷’,也就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直接就成为了南京十六楼的大老板。”
说到这里,林昊也是略显遗憾的轻叹一口气。
紧接着,他又看着众人道:“他原本想摘掉这个帽子,可没想到却把这个想摘掉的帽子,变成天下第一大的帽子,直接扣死在了他的脑袋上。”
“你们听了太祖高皇帝,因为‘自以为是’四个字,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后,有何感想?”
“你们自己说,‘自以为是’四个字的危害,够不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