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十二门机关连铳齐开,火光喷吐,铅弹横飞!
这新式火器可在数息之内发射多轮弹药,一排即倒。
敌军第一波浪人攻势直接被打断,鲜血四溅,尸体横陈。
第二波进攻试图从侧面绕行,却踏中机关地雷区,一连串爆炸响起,烟尘滚滚,山道崩塌,敌军再失百人。
趁着敌军受挫,吕遵下令:“后军左撤,连铳右护,步兵中央列阵,后撤至三岔口汇合主力!”
命令层层传下,明军虽陷困境,仍能有序后退。
退一段,便设一道藤牌阵;
退一段,便布一处掩体;
机关铳则不断轮换掩护,火线不息,阻敌接近。
这,就是徐闻治军的铁纪。
谁敢溃逃,军法从事;谁敢擅令,一刀斩之。
便是在山谷火海之中,明军仍如机器般运转不息。
敌军见明军稳退,不敢强攻。
山名宗全在远处高地遥望,一番静思后,挥手止兵:“退一步,诱他们出谷再战。”
他不愿全军压上,因他比谁都清楚明军的火器威力与纪律。
他虽然布下埋伏,斩伤数百,却未能真正歼灭明军先锋,这让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与此同时,徐明亲率的主力两万人马,已自后方三十里急行至三岔口。
闻先锋遭伏,他立即加速前进。至三川谷口时,烟尘未散,战鼓未歇,只见明军尚在边打边撤。
“传令!左翼迎接吕将军,中军布炮阵,准备反击!”
大军如山洪入谷。
先头部队迅速构筑木盾防线,掩护吕遵部退出战圈。火铳队重装待发,徐明亲自立于谷口指挥,全军一体调度。
吕遵率残部成功脱离战场,虽损伤惨烈,仍保下机关连铳与一千五百兵力。
“末将无能,几乎陷军!”吕遵跪地请罪。
徐明却只扶起他,语声沉着:“汝能守阵有序、断后不乱,已是大功。若非军纪在,今夜三川谷将成修罗场。”
徐明随后下令:“原地休整三日,敌军战心已燃,不可贸进,待北线会师,再行定策。”
三川谷一战,日军虽未取全胜,但首次对明军造成显着损失,这在日本全国激起强烈反响。
山名宗全将战报呈至京都,朝堂沸腾。